〔快訊〕防疫Q&A,相關資源一次看

Q1:因為疫情薪水降低,繳不起更生方案的金額,該怎麼辦?

A:可向法院申請展延付款,六個月到一年。直接向該地方法院申請,或詢問書記官即可。若期間到了還是繳不出來,可改申請「清算」方案。各家銀行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提供之個人金融協助措施詳見金管會彙整總表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768&parentpath=0%2C758

Q2:因為疫情影響,還不起學貸的金額,該怎麼辦?

A可向承貸銀行申請緩繳本金,最多3年,因疫情導致還款困難者,可持109年1月後每月月收入未達新臺幣3萬5,000元之相關證明文件,向承貸銀行申請緩繳本金措施,1次1年,最多3年,緩繳期間利息由政府負擔,申請緩繳本金3年後,如仍有還款困難,可向承貸銀行專案申請緩繳期限延長。

Q3:因為疫情,須接受隔離、檢疫或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受隔離或檢疫者而請假或無法從事工作,是否能申請相關補助?

A受隔離、檢疫者發給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已於3月23日起受理申請,照顧者的防疫補償申請於3月31日起開始受理。防疫補償金可於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日之次日起2年內申請,民眾無須急於近期申辦。補償的對象分為五類: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者、集中隔離者、集中檢疫者,及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受隔離或檢疫者請假或無法工作的家屬,但期間支領薪資或依其他法令規定性質相同補助者,不得重複申請。若未遵守防疫相關規定就不能申請防疫補償。

Q4:因為疫情而被迫離職,是否能申請相關補助?

A如受疫情影響而非自願離職,可依規定請領失業給付。發放金額為平均月投保額60%,有扶養眷屬者,最多可加發20%。發放時間6個月,退保時已年滿45或為身心障礙者,最常發給9個月。

Q5:因為疫情而失業,但尚有子女在學,是否能申請相關補助?

A自109年1月18日起至109年5月31日止非自願離職,經核付失業給付;以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之資料為準,申請人及其配偶107年度綜合所得總額在新臺幣148萬元以下;申請人至109年5月31日止未請領勞保老年給付;且子女就讀國內高中職或大專校院具有正式學籍者。補助金額:

公立高中職學生(含五專前3年)每名4,000元。

私立高中職學生(含五專前3年)每名6,000元。

公立大專校院學生(含五專後2年)每名13,600元。

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含五專後2年)每名24,000元。

申請人符合獨力負擔家計或其子女就讀大專校院有2人以上,且均符合本要點之補助規定者,依上述補助金額加給20%(同時符合者,以加給20%為限)。

Q6:原先就領有政府補助的族群,如身心障礙、低收入戶等,是否還能申請疫情相關的補貼?

A109年3月至6月領有以下政府核予補助(或津貼)者:身障者補助、中低收入老人津貼、弱勢兒及少生活扶助、弱勢兒少緊急生活扶助、低收入戶兒童補助、低收入戶就學補助、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含孫子女)生活津貼或子女(含孫子女)教育補助。經政府列冊且未領取前項各款補助之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兒童與少年(即未滿18歲者)。於109年4月至6月期間每人每月發給新臺幣1,500元,按人發給,不得重複領取。如有民眾同時符合兩種資格者,每人每月領取金額仍為1,500元。符合資格者,由直轄市政府社會局、縣(市)政府檢核資格後,由政府主動發給,直接匯款至民眾帳戶,民眾不必申請。

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含孫子女)教育補助者、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兒少,如未領有任何補助津貼者,將由直轄市、縣(市)政府主動調查其匯款帳戶,請上開對象(或其法定代理人)應自己提供匯款帳戶,以利發給補助。

Q7:計程車與遊覽車司機,因疫情工作、收入受到影響,有無補助資源?

A為協助減輕計程車營運成本,交通部於109年4月至9月期間,補貼計程車每輛每月2千元額度,若未於當月使用完畢,可以持續累積,到今年年底前使用完畢;截至3月26日止。相關文件表單及更多汽車運輸業相關紓困振興方案,詳見連結:https://www.thb.gov.tw/catalog?node=0fbb54d3-317e-4ed9-ba89-6f8fb3b4bc14

Q8:自營業者可以申請什麼補助?

A:勞動部紓困方案之一的「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 」,只要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勞工有在3月31日前於職業工會投保,投保薪資2萬4000元以下、107年未達到課稅標準,就可獲每月補助1萬元補貼,總共3萬。

Q9:非典型雇用勞工可以申請什麼補助?

A:對於部分非典型勞工因為疫情導致上班時數減少,許銘春表示,勞動部推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由政府提供約6萬個工作機會,時薪158元,每月最多可工作80小時,也就是每月最多可領1萬2640元,工作時間約3個月到6個月

Q10:中小企業主可以申請什麼補助?

A:政府臨時人力照顧鐘點費最高補助20萬,工作環境改善補助,補助製程及安全衛生設備改善最高250萬;充電再出發計畫:補貼訓練費用最高350萬;勞就保費及勞退金緩繳協助,延後半年繳納,免繳滯納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